求<胸中之竹>译文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5/30 04:01:08
谢谢

胸有成竹
【词 条】

胸有成竹

【拼 音】

xiōng yǒu chéng zhú

【英语翻译】

Having Had Ready Plans Or Desingns In One's Mind

【解 释】

成:完全的。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。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,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;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。又比喻遇事不慌,十分沉着。

【出 处】

宋·苏轼《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》:“故画竹,必先得成竹于胸中,执笔熟视,乃见其所欲画者,急起从之,振笔直遂,以追其所见,如兔起鹘落,少纵即逝矣。”

【用 法】

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褒义

【示 例】

清·李绿园《岐路灯》:“岂知皮匠~,早把火刀、火石摸在手中,一敲就着。”

【近 义 词】

成竹在胸、心中有数

【反 义 词】

心中无数、茫无头绪

【歇 后 语】

心口窝生笋子;肚脐眼上长竹子;笔杆子吞进肚 ;顿顿吃生笋

【灯 谜】

个个记在心;板桥画意在笔先

【中国画术语】

北宋文同(字与可)主张画竹必先“胸有成竹”。苏轼在《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》中说:“画竹,必先得成竹于胸中”,自称系“与可之教予如此。”又在《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竹三首》诗中,赞曰:“与可画竹时,见竹不见人。岂独不见人,嗒然遗其身。其身与竹化,无穷出清新。“晁补之在《赠 文潜甥杨克一学文与可画竹求诗》中,也有“与可画竹时,胸中有成竹”之句。所谓“胸有成竹”,乃言画家创稿之前,对形象塑造、构图布局已有成熟的构思,故能“一发而得其妙解”。

【典 故】

北宋画家文同,字与可。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,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